祁县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生活百科、综艺娱乐、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27 17:34:28
4月13日,科技板块震荡下行,医药CRO大涨。近期AI行情开始刹车,但白酒、新能源仍然是难改颓势,反倒是医药板块,频频拉升,有底部反转迹象。如果AI跌倒,医药会是下一个主线吗?支持医药反弹的逻辑有哪些?
支持医药上涨的逻辑有哪些?
消息面,利好催化不断
在消息面上,最近有两个重磅会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均将于近期举办,而大批国内创新药企业都会披露最新临床数据,有望催化创新药行情向上。
而且,从参会情况看,国内创新药企的整体能力也在提升。
以4月14日的AACR会议为例,广发证券统计发现,从入选大会摘要的数量看,国内药企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一方面,展示摘要的国内药企数量已接近100家,较2020年(20+家)、2021年(40+家)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单个药企展示的摘要数量也在增加。
能够入选AACR年会,尤其是入选摘要或口头报告,是对相关药企早期研发能力及临床数据的高度肯定。
中信建投认为,创新药行业逐步进入新政策周期及技术驱动周期,且未来一个季度AACR大会、糖尿病及内分泌大会、ASCO大会密集召开,数据催化丰富,可关注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政策面,创新药利好政策持续推进
2022年以来,关于创新药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覆盖专利、临床试验方案、审批等关键因素。
如,《“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医药工业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并快速转型为创新驱动型产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强调了加快推进创新技术领域建设的重要性。
2023年3月31日,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提出儿童专用创新药、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创新药以及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享受上市许可申请加速审评,有利于加速创新药进入市场,回笼创新药研发投入。
创新药利好政策持续推进,为创新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流动性方面,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
从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来看,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
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推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升至 4.75-5.0%,而美联储官员对 2023 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中值预测保持在5.1%不变,意味着未来还有最后 25 个基点的加息,今年或只剩下一次加息。
而且,从对外声明来看,美联储对于适当的加息节奏的表述有所转变。不仅在声明中删去“持续提高目标区间将是适当的”表述,替换为“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当的”,而且表态银行业风波会导致银行自发“紧信用”,这可以替代一部分加息的工作,从而让美联储不需要再加息更多。
虽然券商认为不宜对美联储年内降息抱有太大预期,但美联储加息空间已大大收窄,或已接近尾声,未来能够为创新药提供边际改善的流动性环境。
尤其是创新药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大,流动性环境的改善或将明显利好创新药的行情。
基金如何操作?
很多基民都知道医药的长期机会,但近两年越补越跌,被深深套牢,当前位置该如何加仓才能更快回本呢?
首先,对行业基金要有正确的认识,行业投资,是把双刃剑,相较均衡配置型的基金,行业主题基金的波动更为剧烈,当行业出现趋势性调整时很难独善其身。当然,从长期来看,投资一个持续成长的高景气行业,这类基金也能充分享受到上涨红利。一定要对行业主题基金的优劣势有清醒的认知。
其次,审视医药基金仓位,如果医药已经占到你的总仓位五成以上了,不建议再加仓了。其他仓位可以关注一些其他有布局价值的机会,比如同样处于调整中的消费,或者新能源等,或趁科技回调低吸。
如果你的仓位还有空间,正在做定投的投资者,可以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定投,尤其是在底部区间,定投能够帮你积累一些便宜的筹码。
如果是还没上车,手上没有医药持仓的投资者,其实是可以开始建仓的,可以考虑先建个3成左右的底仓。医药基金的选择上,主动基金里建议选择规模较小的基金,基金经更能灵活应对行情变化。
最后,对优秀的基金多点耐心与信心。正所谓“不怕人识人,就怕人比人”,很多基民看到自己买的基金跑不过别人家的,很是着急!但等到真正更换了其他基金,之前的“小甜甜”又变成了“牛夫人”了,两边不讨好,还不如踏踏实实守住原本的基金。
(文章整理自广发基金、华安基金)